首頁 > 新聞發布
發布時間:2018/08/28
曾經的荒漠地區黃沙漫天、人煙稀少,但隨著防風固沙治理和綠化的逐見成效,如今正蔓延一片綠色生機,有鳥兒,有花朵,有果實,有絕美的星空…
自2015年起,赫基集團(Trendy Group)與聯合國環境保護署在中國官方合作的NGO組織-中國綠化基金會攜手合作,開啟萬株綠色林計劃,并將“生態保護與社區”作為集團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,在創造美麗事業的同時,持續關注荒漠化問題,希望為更好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。
2018年赫基繼續為騰格里沙漠捐種小樹苗30,000棵,實現累計種樹115,000棵,共改善143萬平方米荒漠,雖然這與960萬的國土面積相比,只是九牛一毛,但我們相信堅持的力量,能與更多志愿者與合作伙伴一道,凝聚更大的公益力量,共同應對土地荒漠化。
為此,近日借TRENDY 10萬綠林里程碑之際,發起了一場以[智慧答題小游戲+公益紋身貼紙]為互動模式的活動,與時尚愛好者們一起傳播公益力量,活動上線8小時便實現點亮十萬綠林的目標,最后在5600多人的共同參與下,一共點亮了逾29萬棵樹;并通過線下領取紋身貼紙,曬出最TRENDY公益態度,綠林守衛者們積極在社交媒體上秀出紋身勛章,為公益活動發聲助力。
植樹是關乎人類未來生存的大事,是促進地球水資源、土地、環境保護綠色循環的重要一環節,不僅與大自然本身息息相關,還與當地經濟、人文關懷、植物、動物緊密相連,本次的紋身貼紙也圍繞著這五大效益點進行創作,描繪出一棵意義深遠的赫基公益之樹,也成為植樹造林之旅的一個精神圖騰,時刻提醒著我們共建沙漠綠洲的美好愿景。
適合在沙漠生長的樹種有很多,但為了在植樹同時給當地居民創造經濟效益,實現可持續發展,像花棒、沙棘、酸棗等可帶來果實收成的樹木是首選。成年的花棒可出產沙漠蜂蜜,葉子可以成為牛羊的飼料;沙棘樹果實產量每畝可達200斤以上,可開發成保健品、飲料等多種多樣的產品,幫助居民增收。
荒漠植樹不同于普通的植樹造林,由于沙漠條件特殊,在沒有做好固沙的前提下貿然種樹,必然會導致新樹苗的存活率低,因此防風固沙成為了一個急需攻克的難題,在眾多科學的指引與嘗試下,草方格技術誕生了,用麥草扎出的小方格,借用風的特性,不僅能有效固住風沙,還能在草格上鋪上水管為樹苗灌溉,將存活率大大提升到85%。
除了有中國魔方之稱的草方格技術,還發明了“釬插法”,了不起的植樹人10秒就能種一棵樹。在不斷地探索下,我國治理荒漠下的效益提升明顯,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再是一種想象。
沙漠與草原、盆地等地區一樣,都有著獨特的人文特色,曾經在沙漠處處都可見用大石頭堆砌的敖包,那是當地的一種生活方式與精神象征,后來因為風沙的侵蝕,敖包越來越少,當地的居民也紛紛外遷,但隨著荒漠化治理的好轉,綠洲回來了,經濟效益跟上來了,農戶也不用再背井離鄉,這里依然是他們可以守護一輩子的故鄉。
走在沙漠中常常不經意地看到一些奇花異樹,而驚嘆生命力的強大,比如有沙漠姑娘之稱的花棒,是一道絕美的風景線,還兼具固沙和經濟效益;梭梭樹也不遜色,被稱為沙漠的生態保護神,既能作為優質薪炭林,其樹根上寄生的蓯蓉還是號稱沙漠人參的名貴中藥。
這些頑強生活在被烤得滾燙沙漠上的樹木,代來了生命的火力,也帶來了獨特的沙漠風光。當夜幕開始降臨,日落顯得溫柔美麗,這里是離天空最近的地方,離生命最遠也是最近的地方。
有了大片的人造樹林,自然會吸引動物的棲息,曾經飛走的喜鵲回來了,鳥群愿意在這里生活,牛、羊、駱駝有豐富的飼料,人、植物、動物三者共存才是沙漠生活本身的樣子。
熬過炎熱的旱季,一場及時雨滋潤了千千萬萬的樹苗,它們正在默默地頑強地生長。
改善荒漠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也是一個回歸初心的過程,赫基十萬綠林里程碑,是一個新的起點,我們相信喜鵲歸來,敖包重現,沙漠綠林越來越廣闊,這場綠色的夢終會成真。